一、怎样鉴定书法是手写的还是印刷体
鉴定书法作品是手写的还是印刷体主要看墨韵、笔锋、笔痕等。
一、所谓墨韵主要包括墨色变化、洇化。
手书的书法作品墨色有所变化,润枯干湿浓淡都会有明显的体现,有时笔中水分略多还会有洇化现象,这样,使得书法作品每个字鲜活。
而印刷品统一调色,一样的水分,不会变化。
木板印刷
梅花绘画作品――请注意叶子、花瓣笔触的墨色变化、洇化。
二、笔锋是指收笔时笔墨状态
书法作品时,收笔的停顿、飞擦等,会明显显露的笔毛、飞白等痕迹,体现着用笔的轻重缓急及笔势趋向。
而印刷品只有机械的留痕模仿。
三、这里的笔痕主要是针对笔画墨色中间与边缘的特征
书法作品笔画墨色中间与边缘过度自然,笔画边缘温和。
印刷品会留有笔画边缘界线,使得笔画边缘生硬。
四、新的书法作品未装裱时,打开有明显的纸墨香。
印刷品的气味往往有器械味。
五、侧面看泛光
书法作品无光,印刷品相对纸光墨亮。
六、手掌轻抚纸面,书法作品柔和,相比印刷品相对滑爽些。
以上这些特点需要对书法实践的积累与观察对比时的细心才能发现。
同时,结合对作品印章痕迹、印泥色韵观察进行综合判断。
没裱的字最好鉴别。翻过来看宣纸的背面,手写的墨迹有轻有重,还会有透过来的墨。印刷品都墨深一样。
还可闻墨的气味,墨汁和印墨大不相同。
另外,如果是中楷或小楷作品,找相同的字比较。手写的总会有差别。印刷的会一模一样。
二、珂罗版印制的伪书画特点及鉴别方法
(1)由书画的背面观察,珂罗版印刷的书画,墨、色均不会由正面侵染到背面。
(2)对于托裱过的珂罗版印刷品,背面无法观察,从正面看很平,缺少质感,用手轻摸画面重墨或重色的地方(特别是石绿、石青等)没有涩感。
(3)有些颜色易掉色(如大红、石青)不妨用一小块白色软纸蘸清水在颜色上轻轻擦一擦,画在宣纸上的画是掉色的,而印刷在宣纸上的画是绝对不掉色的。
(4)对于那些在珂罗版印刷品基础上再人工着墨、着色的赝品,只要细心观察也不难找到破绽,后加上去的墨、色明显有浮在画面上的感觉。一般来说,后加上去的墨或色都不会太多,只是在明显的部位,若是笔笔俱到,那么,这幅画自然也就会失去原貌了。
三、如何鉴定辨别字画是不是印刷品复制品
对于初学者 有一个小小的窍门就是采用二十倍的放大镜 仔细观察墨迹 印刷品的墨迹是由点组成的 而真品的者是能看到纸张的纤维。这是最简单的
如果你有一定的鉴定字画基础 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 印刷品与手工操作无论如何在笔墨的质感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你对鉴定品的笔墨笔墨特点与质量应该仔细观察,你可以直觉的去感应,反映一敏感就容易找到突破口了。
二是全部印刷与绝对克隆是两个交叉的概念,伪品他会有一个母本、查阅资源 多查阅会使你的鉴定工作快起来,尤其是作品存世量不多的那些名家作品。
三是 由于印刷的特点 那就不会一件印刷品只有一件 你可以多注意查找一下拍卖或是交易信息,如果在比较短的时间 先后有同样的几件出现在几个拍卖行 那你就能发现一些疑点了
四是 上面说到印刷品必定有母品 如果你发现有 该作品曾出版于某画册或书籍之类的注释 其实是鱼目混珠 应当警惕
四、如何鉴别书画作品上的印章
中国书画区别于西方的特征之一,就是作者不单题款署名,还要钤上一方篆刻的印章。书画若龙,印章点睛。这一点,可谓“华夏之独”。
书画作品上的印章,除用于鉴别真伪外,还是整个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清代著名画家吴昌硕认为:“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印章佳者如画龙点睛,使书画作品增色增辉。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荷花倒影》图,画艺十分精妙。夏日池塘水面上荡起粼粼波纹,半开的荷花倒影在水中,小蝌蚪争相戏影,一方“木人”朱红印章,正好钤在荷梗和倒影之间的空灵处。说明大师不仅题跋讲究,而且善于押章用印,使其与整个画面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明代唐伯虎的《枯槎鹳鹆图》,画面上有一株蟠曲少叶的枯槎,栖着一只翘首鸣叫的鹳鹆,构图简雅,笔墨不多,右上方和左下方均为空白。右上方题诗两行,落款后押“唐寅”名章一方,黑红相映成趣;左下方空灵处补钤压角章两枚,与名章遥相呼应,形成对称,使构图稳而不板,静中有动。
一般来说,书画作品上的印章,在构图上起均衡稳定作用。也有一些书画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环境、身世和情趣,以及作品表现的内容、风格,在其上押盖别号、雅号等印章,可使人产生联想。如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籍贯湖北襄阳,所以其作品常加影襄阳漫士”、“楚国米芾”等图章。元代赵孟?所居之处四面环水,其作品常钤“水晶宫道人”印章。而齐白石常自称“三百石富翁”,指其拥有三百枚石印,并以此而自豪。
五、纸本字画印刷品鉴定:滴滴水画上面,迅速晕散开来,是印刷品吗?
这个也不一定,字画印刷品有多种形式的,比如:宣纸上印刷的,滴水也会浸开!另外还有更高档一点的就是木版水印的(同样是水墨在真宣纸上印),印的好的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