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画中的马,由于认知上的缺陷(形体、结构),虽画出了马的表象和神态,真实性略欠缺,绘画风格也不明显。徐悲鸿的马,通过现代解剖知识的学习,依据真实的马写生而来,又依据自身对马的喜好(夸张了脖子和腿的长度),结合传统写意笔法,既表现真实,更画出了马的神骏风姿,笔法也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形神兼备确实无人可比。近代画家里,单论画马,刘继卣可于之比肩,但刘多画工笔,也以形胜,写意画个人风格的独特性略逊,影响力也不如。
古人画马对马的品相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以骨骼清奇为良马,品相如铜筋铁骨;一种是以雄健壮美为良马。前者瘦些,后者肥些。杜甫称赞前者,他在《房兵曹胡马诗》中说:“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又批评韩干画马有肉无骨,未免损及雄姿,他说:“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实际上,韩干画的是御马,自然要肥壮一些,他作品中的马匹匹肥大,是有现实依据的。而且后人认为他画的马虽肥,但“肉中见骨”,其表现技法难度更高。
而徐悲鸿的画的马,最能反映画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达其深刻洞达的思想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他以水墨写大幅奔马、立马、群马,或神采英发,或遗世独立,生机勃勃,既寄托情怀,也在笔墨运用上把写意风格的画马技巧推到了前无古人的极致。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进行过长期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徐悲鸿画的马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
中国从唐代开始,画马名家辈出,如:曹霸、韩干、韦晏、陈闳,李公麟(李龙眠),赵孟頫,郎世宁等,他们都以不同方式画马而闻名于世到现代的徐悲鸿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徐悲鸿的马和齐白石的虾有什么艺术特点吗?
徐大师和齐大师他们俩共同的艺术特点,就是平时都在生活中观察,融入了农村的生活气色,在自然风俗中找到了主观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显现出独特的作品,我喜欢徐悲鸿的八骏图,齐白石的虾,花,草虫,鱼,等艺术佳作。
徐悲鸿大师和齐白石大师,他们共同特点是对生活观察、体验极为细腻,充分掌握了素材特点、规律、习性等,在常人未发现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出″并不起眼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