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魏碑是哪种字体(“魏碑”算是一种书法字体吗?)

来源:www.wumingart.net  时间:2023-05-16 14:32   点击: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魏碑”算是一种书法字体吗?

魏碑和唐楷一样,是楷书书体中的一种类型,不是单独的字体。魏碑风格多样,有很多是值得学习的。

二、魏碑共有多少种?

先说几个概念:

1.中国书法中有三大碑系,即汉碑、魏碑和唐碑。从字体上做个粗略的区分汉碑以隶书为主,魏碑以「魏楷」为主,唐碑以「唐楷」为主。

2.魏碑中的「魏」从时间维度来看不是三国时期的魏,而是东晋之后的「北魏」,政权中心也地处北方。

3.清朝以前,魏碑在历史上的影响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魏碑精品都被埋在地下,几千年没被发现,直到清朝被少量挖掘出土,民国初由于修建铁路的原因,大量埋在地下的精品魏碑时隔千年终于重见天日。

接下来聊聊魏碑的分类:

学术上一般将魏碑分为四大类,即碑板、墓志、造像和摩崖。

从载体上来看不管是碑板、墓志、造像还是摩崖,他们都是刻在石头上而流传下来的汉字,但由于功能的不同,他们的选材、书写风格、刀刻水准和后世命运也截然不同。

1.碑板

碑板的目的是歌功颂德,诞生之初就矗立地面,供后人观摩传颂,这类魏碑在书法中最有名算是《张猛龙碑》,不管书写还是刻制都算得上第一流的作品。

张猛龙碑-局部

从图片上我们能够看出随着岁月的洗礼,碑的风化和磨损还是比较严重的,但即使这样也抵挡不了他的艺术魅力。

2.墓志

墓志是记录死人生平的文字,中国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墓志也的目的也是歌功颂德。但墓志和碑板不同之处是,墓志从诞生之日起就长埋地下,不见天日。大量的北魏墓志的发现是民国初期修建从洛阳到北邙山的铁路时被挖掘出来的,当时于右任和张钫有个约定,出土的唐墓志归张钫,北魏墓志归于右任,所以这些出土的北魏墓志都有于右任保存研究,后全部转移到西安碑林。

元桢墓志-局部

元氏是北魏的皇族,而元氏墓志也是北魏墓志中的一流作品。因为他们长存地下,被风化的很少,也是研究北魏书法的珍贵材料。

3.造像

造像是佛教的产物。主要记载宗教造像的相关事宜。这类作品较之碑板和墓志,更显粗犷和气势,其中比较有名的代表就是《始平公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局部

4.摩崖

摩崖的功能和造像类似,都是宗教活动记录的产物,不同之处在于选材。摩崖就地取材,以未经打磨的石山为载体进行刻制,由于凹凸不平的材质表面促使了摩崖的雄浑气象,在艺术上成就非凡。

摩崖代表-石门铭-局部

魏碑「后来者居上」,能与汉碑和唐碑并驾齐驱,成为书法史上一座高峰,足以说明其文化的高度和艺术的成就。

三、魏碑用笔有什么特点?

唐,楷书定型,高手开始用楷书写碑文,魏碑体,就是字体没有定型时期,个人的瞎JB写,所以才有丰富多彩的各种魏碑墓志铭和多种笔法,魏碑为啥难学,因为每个碑文写手都写自己熟悉的样式,而且还瞎写。王庄学究这样写,高县秀才那样写,都行,因为没有定型。现在还学魏碑,你自己弄个小板笔,类似油画笔,抗磨的,不要尖元齐健,粘漆或丹砂,写在广场地砖上,别太精细,瞎JB写,就差不多了。上几张图,未刻碑板,证明我不是瞎说。

四、黑体、宋体、魏碑、楷体都是有版权的字体,但是能不能商用呢?

黑体、宋体是可以用的,我也刚从公司领导那知道的,以前打过字体官司,黑体和宋体前面没有任何前缀的可以免费商用的。

哎。。。害得我设计改了好久,结果用了其他免费商用的字体又有人说不行,又改回来,只是想给后面搜索这个问题的同志一点建议,网上有人说不行有人说行,我们公司所有出去的内容都是黑体的,所以是可以的。

五、为什么我一提我欣赏不了大部分魏碑,他就说我对楷书认识太浅?

启功老先生的楷书底子就是柳体,不存在柳体不受待见的问题。

目前书法圈里存在非楷化的趋势,受冲击最大的反而是欧体,写一手中规中矩的欧体落选的可能性非常大,当然这个也分地区。但总的来说,楷书在书展和比赛中受排挤确实是事实。

魏碑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欣赏的是其自然之美,它比唐楷少了端庄,但同时也少了拘束,欣赏魏碑要有一点行草书或是隶书的底子,写魏碑也不是唐楷那种一笔一划似地,得有些行书意味在里头,具体的也不好多说,也说不出来,书法要自己体会,在这里,我只告诉你练行草和隶书有助于欣赏魏碑。

至于说欧体上通魏碑,所以要由欧体练到魏碑。欧体上通魏碑这个不假,但是从欧体是不太好练到魏碑的,因为欧体的结构已经臻于化境,笔画险绝,但是整字的平衡性毫厘不差,略一松动,整个字就垮了,欧体已经达到在保证字的平衡性基础上笔画达到最险,改进空间很小。练了欧体,对字的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这对练魏碑是不利的。柳体也不太好练至魏碑,柳体讲究笔笔需用真力,也是很严肃的一种字体,与魏碑的随意性也有所差别。真正与魏碑想通的是颜体,当然看楼主的意思也没有练魏碑的意图。

总之,书法是很个人的事情,练什么是个人自由,其他人的学书经验听听就行了,不必太当真(包括我的)。但是时不时的练练其他流派,体验体验,还是十分必要的。

六、如何学习魏碑?

题主选择临摹北魏元显隽墓志是一個不错的选择,这个碑在魏碑当中算是“清秀”的一种了,算是比较接近唐楷的。

为什么要提起唐楷呢?

因为我们在此之前都非常熟悉唐楷的那一套理论,从现代社会来看,无论是什么场合,唐楷的上镜率都是非常高的,属于标准规范汉字,辨识度高。

魏楷和唐楷相比,魏楷个别字辨识度变低,但是艺术性大大加强。如果题主喜欢艺术性更强的,元显隽墓志可能不太适合。

从放大的这个两张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字的辨识度大大降低,虽然不至于像篆书一样,但至少不会像唐楷一样,瞬间就认出来这个字。但是其中的艺术性也不是唐楷所能比的。用笔雄强峻拔、生辣迟涩,观其发笔多侧锋切入,“点”多呈三角形,“捺”又多重顿疾出,通篇点画棱角分明,粗细对比强烈,刀刻意味浓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以前没写过这样的字体,写的时候可能会被唐楷影响,导致写出来的字半魏半唐,甚至掺杂了现代气息,这是最痛苦的。

有些字和现代的字不一样,因为要避讳人的名字,例如

“民”和我们现在的写法就非常不同,原因可能就是当时有领导人或者家里的老人名字里有“民”字,所以在写得时候就故意改变了写法,加了一点,这一点要注意。

七、如何评价魏碑体?

谢楼主邀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以魏晋最为辉煌。当然魏晋书法也延续继承了东汉的书风,当时有名的书家像“草圣”张芝、“行书之祖”刘德昇都是东汉人,“正书之祖”钟繇,虽为汉臣魏相,但一直主要还是活动在东汉年间。可以说 魏晋书家无不是东汉书家之传人。

由于这一时期朝代更低频繁,文化也经受着战火纷争,保存下来的也只有在各地的碑志上,石窟佛像旁,高耸的山崖上,残破的砖瓦边,找到各种书体的留存,给了后世了解这一时期书法文化的窗口。

“魏碑”的概念实在清代光绪后期,康有为明确的提出“魏体”“魏碑”,他说:“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虽南碑之绵丽,齐碑之逋峭,隋碑之洞达,皆涵盖渟蓄,蕴于其中。故言魏碑,虽无南碑及齐、周、隋碑,亦无不可”。我们常常说的魏碑体大多数是指北魏的刻石书迹,且是指“真楷”,但魏碑书体亦包含隶书、专属、草书、行书等,且这些新书体产生,人们的书法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时期的书体样式、技法手段、风格流派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和影响。中国书法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古体的篆书、隶书阶段,新提的楷书、行书、草书阶段,魏碑恰巧出现于两个阶段的转型期。唐以后,魏晋时期的书法成为了历代书家取法的“ 源头活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