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赵孟頫是“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家“,起码在楷书四大家里,赵孟頫的字最接近王羲之,尤其是其行书和行草书。
赵孟頫出身帝王之家,为中华书法的传承和延续做出过重要贡献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是南宋末年到元朝初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文学家,在那段外族统治中国的特殊时期,为维持包括书法、国画在内的汉族文化继续传承,没有中断和消亡作出过重要贡献。
赵孟頫虽然出身于帝王家,但却是腐朽的南宋王朝,他的后半生主要是在屈辱和动荡中渡过的。忽必烈消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政权之后,为了取得政权的稳固,他一方面采取洗脑政策,包括强制推行蒙古发式、服饰、文字、文化等等,一方面又拉拢一些在政治上、文化上有重要影响的汉族贵族和士人,作为对广大汉族人民推行统治政策的代言人。赵孟頫作为南宋皇族,又是著名的文化名人,自然也在元朝当权者的拉拢名单之内。
南宋政权刚被推翻时,赵孟頫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他一直蜗居家中,除了看书写字,终日闷闷不乐。这时,有人推荐他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他坚决不做。那时,他不是嫌弃官小,主要是觉得自己是南宋的皇族,不耻做元朝的官。但是,忽必烈却很有耐心,亲自接见赵孟頫,并为其文化素养和气度所折服,让他坐在了右丞之上的位置,这就是很高的礼遇了,以后又封赵孟頫为兵部郎中,这应该是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至少也是个正部级的干部了。
在这个位置上,赵孟頫一方面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善待人民,做了很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元朝统治者对自己的信任,积极推广包括书法和国画在内的汉族文化,维持了正统中华文脉没有在外族统治时期分叉、中断和消亡,这是赵孟光面的历史贡献,也是中华文化之大幸。
在这个时期,赵孟頫极力维护和传承的书法就是王羲之的正统书法,他不仅自己钻研和学习,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在当时的书坛保持了王羲之书法的主流地位。
《胆巴碑》是赵孟頫楷书的主要代表作品《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是赵孟頫的碑书墨迹,碑稿为纸本,楷书,纵33.6厘米,横400厘米。内容为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是赵孟頫奉元仁宗命书写的碑文, 这也是赵孟頫用传统书法为蒙古人写的碑文,是他通过这种特殊方式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赵孟頫68岁时去世,他写这篇碑文时已经63岁,是其晚年楷书的代表作。《赵孟頫胆巴碑》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点画顾盼有致,用笔沉着峻拔,充分体现了赵氏书法的风韵和神采。
《胆巴碑》取法于李邕的《麓山寺碑》,但又较之舒展放松,去其险佻之势,化为端庄肃穆、雍容道美之姿。这块碑书法既有唐楷书法的庄重和典雅,又有王羲之行书书法的流畅。《胆巴碑》笔法是引用了很多连带,注重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比唐楷书法更加流畅、灵动,写起来更容易入手,是初学楷书的最佳范本。
临习《胆巴碑》的三点建议1、《胆巴碑》字形偏于方扁。在临习时应该注意这个特点,不能将字写的过长,尤其是有一定欧体楷书基础的朋友在书写赵体时往往容易写长了,就失去赵体楷书的神韵。
2、方笔为主,藏头护尾。赵体楷书十分讲究传统笔法,起笔、转折、收笔每个环节都严谨而讲究,绝不荒浮草率,笔笔到位,交待得十分清楚。所以,我们在临写时一定要沉静稳妥,不能写得过快、过草。
3、章法上有连贯用笔的手法,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有顾盼呼应,个别字笔画之间还有牵丝引带,写的生动灵活,飘逸优美。所以,在临习《胆巴碑》时一定要注意中锋行笔,保证线条质量圆润流畅,这是该碑的灵魂所在。
(1)赵孟頫传世书画代表作有哪三个:
有人称赵孟頫是“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家”,这种说法本身是有问题的,不妨说赵孟頫的书风是最接近王羲之的书家,这样表达可能更恰当一些。赵孟頫的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但最值得称道的主要是楷书和行书,被后世誉为“赵体”。楷书分为碑版大楷和小楷,二者都是非常精到,赵孟頫的楷书也被后世誉为“赵楷”,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一起被誉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的碑版大楷留下的作品也非常的多,从早期的《三门记》,到中后期的《湖州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再到晚年的《胆巴碑》,这些作品同时也记录了赵孟頫楷书风格的发展和演变。《三门记》是赵孟頫碑版楷书风格的确立,《妙严寺记》是成熟期作品,楷书中又以《胆巴碑》为最精彩,他63岁时所书《胆巴碑》被称为“古劲绝伦,品属第一”。清人杨岘在评此帖时说:“用笔犹饶风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强者矫矫然,令人见之气增一倍。”
王羲之虽然对赵孟頫的书法影响至深,但是赵孟頫能成为一代宗师,并不是只会一味模仿王羲之,赵孟頫的书法始终以魏晋为宗,在此基础上也是广泛取法。唐代的著名书法家李邕对他的楷书的影响就非常深,而《胆巴碑》就有着很明显的李邕的书风。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三门记》字体的整体是宽扁的,而到了《胆巴碑》的时候,因为瘦柳公权书法的影响,结体由宽扁转向瘦长,这是学习《胆巴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因此,临摹《胆巴碑》的时候,不妨看看李邕的书法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会有帮助的。
临习的时候要注意,因为赵体楷书是墨迹,所以学习的时候对我们帮助是很大的,特别要注意其用笔,尤其要关注笔势的问题,就是点画之间的顾盼呼应,这一点与唐楷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还有就是《胆巴碑》中还有魏碑的风格,并不像很多人说的“软媚”,这篇楷书用笔沉着峻拔,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充分体现了赵氏书法的风韵和神采。虽取法李邕《麓山寺碑》,但又较之舒展放松,去其险佻之势,化为端庄肃穆、雍容道美之姿。